作为一个新生事物,“直播答题”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,近几天最大的变化莫过于频繁出现广告。1月9日,号称中国首个“直播答题”的商业广告30分钟引来400万围观。随后,各种广告专场在4个直播答题平台轮番上演。短短一周,已有15个广告商进入到直播答题中。1月16日这一天,记者围观了4个平台全天共计31场直播答题发现,其中有10场为“广告专场”。(《北京青年报》)
点评:广告专场的出现,本就是直播答题发展的必然。可以说,从一开始,所谓的“直播答题”都是为商业和流量而来,在“分钱”的炒作下,赚足眼球,收割流量,并且形成盈利模式。至于当下十分流行的“知识消费”与“直播答题”并没有多少关系。所以,不妨让商业的归商业,知识的归知识。商业如果真的有前景,用不用知识来包装都一样;反之,即便用“知识消费”来装点,是泡沫的终究也会破裂。
四川眉山市东坡区一辆货车与一辆自行车相撞,导致骑车男子死亡。交警维护现场秩序等待殡仪馆车辆时,发现12辆违法运砂石货车驶过,对驾驶员进行现场警示教育。当事交警说,没有对逝者不尊重。“我们首先是通过医护人员确定了骑车男子已经死亡。在保护现场、等待殡仪馆车辆的同时,才组织12名驾驶员进行警示教育,没有触碰过逝者,也未对现场有任何破坏。”
(《成都商报》)
点评:来自车祸现场的警示课,的确很有效果,但无论从世俗人情,还是家属的知情权和同意权上来说,都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空间。“将死者当成教育道具”,这种说法或许有些过头,但无疑指出了其中的问题所在,毕竟逝者也有人格权,尤其中国还深受“死者为大”文化的影响。同时,这事也有一定的偶然性,车祸在前,违规砂石车在后,在日常执法中,并没有多少可复制性,也没有太多推广的价值。